![]() | ![]() |
一、三叉神经痛概述
三叉神经痛又名痛性抽搐,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,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(前额部、脸颊部、下颌部)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,据统计,女性多于男性,多发生于中老年人,且无传染性。
二、三叉神经痛的病因
原发性三叉神经痛(较常见):它找不到确切病因,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血管(动脉或静脉)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其出现功能障碍。
继发性三叉神经痛: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(比如邻近部位的肿瘤、炎症、外伤)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。
三、三叉神经痛的诱发因素
神经损伤:牙科或外科手术损伤三叉神经;
遗传倾向:父母有该病史,子女发病概率升高;
精神压力:发病前经历过一些生活事件,如离婚、亲人去世、家庭关系不和睦等;
免疫因素:情绪、精神压力等都能引起免疫功能异常,引发该病。
疼痛发作诱发因素:说话、吃饭、洗脸、剃须、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,以致病人精神萎靡,行动谨小慎微;
四、三叉神经痛的症状
疼痛部位:右侧多于左侧,痛感由面部、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,以第二支(上颌支)、第三支(下颌支)发病最为常见,第一支者少见。其疼痛范围一般不超越面部中线,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。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,约占3%;
疼痛的规律:发作无预兆,但疼痛发作时间一般有规律,每次疼痛时间仅持续数秒到数分钟骤然停止。起病初期发作次数较少,间歇期亦长,数分钟、数小时不等,随病情发展,发作逐渐频繁,间歇期逐渐缩短,疼痛亦逐渐加重至剧烈;一般夜晚疼痛发作较少。
疼痛的程度:如刀割、针刺、撕裂、烧灼或电击样剧烈性疼痛,常人难以忍受;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、进食等活动,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,即“痛性痉挛”,皱眉咬牙、张口掩目,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、增厚、眉毛脱落、结膜充血、流泪及流涎。表情呈精神紧张、焦虑状态。
五、三叉神经痛的病程发展
原发性三叉神经痛:常伴有患侧的脸红、出汗、皮肤温度增高、流涎、瞳孔散大、流泪、流涕、鼻粘膜充血、唾液分布增多、肿胀等;
继发性三叉神经痛:常伴有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,如面部感觉减退,患侧咀嚼肌瘫痪,咬合无力,角膜反射迟钝等。
六、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检查
三叉神经反射电生理学检测:检测脑神经是否受到损伤,有助于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;
影像学检查:如脑核磁共振检查(MRI)、脑CT等,诊断颅内是否存在占位或压迫,可以鉴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。
七、三叉神经痛患者注意事项
1、避免过度劳累、熬夜,保证作息规律、心情轻松;
2、注意面部保暖,避免风吹,特别是空调直吹;
3、刷牙洗脸时动作轻柔,不用太热太冷的水洗脸刷牙;
4、尽量不饮酒,酒精可能会升高血压或使情绪激动,加重三叉神经痛症状;
5、规律饮食,宜选择质软易咀嚼食物,不宜食用刺激性、过酸过甜食物;
6、适当参加体育运动,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
八、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的区别
第一:三叉神经痛,疼痛比较剧烈,突发性、短暂性、针刺样、闪电感疼痛。
第二:牙痛的症状表现为持续钝疼,且疼痛是持续性的,没有间歇期。
温馨提示:疼痛无小事,遵循“三早”(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),健康有保障。